四大服务保障(价格保证  退订保障  救援保障  7*24小时服务)
0898-63732573
7x24小时服务热线
旅游套餐
文笔峰定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
药王殿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1-07-23 01:59    
药王殿

药王殿供奉药祖神农氏、药王孙思邈、药仙李时珍的神位,既感怀三位神主的恩德,也向三位神主表达健康长寿的祈愿。

药祖神农氏,是上古“三皇”之一。继华夏民族的族群祖先伏羲氏之后,神农氏遍尝百草,教百姓种植五谷,辨认各种草药,带领华夏文明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,被推为天下共主,后人尊称为“炎帝”。据《元和姓纂》等书记载,神农生于姜水,所以姓姜,名伊耆,又号烈山氏。相传他于四月二十六日出生,身高八尺七寸,厚唇。古典记载,神农是太阳神,牛首人身。神农尝百草,是中国文明史上一段神奇而且壮美的传说。相传,在远古蛮荒时期,人类靠狩猎为生,不仅居无定所,而且时常遭遇狩猎的危险。狩猎所得的食物毕竟有限,食用野生动物诱发的各种疾病,又经常缠绕着人类,人口的生息繁衍因此受到自然生存法则的严酷限制。神农氏感受民生疾苦,于是发愿寻找新的食物来源。从山泽到原野,各种植物花繁叶茂,但没有人知道这些植物对于人类的生存发展,究竟有什么样的帮助。于是神农氏开始了一场艰难的试验,以个人的生命冒险去换取全人类的福祉和安全。他尝试着食用各种植物的花果根叶,结果发现有些植物可以充饥,有些植物可以治病。可以充饥的植物有麦、稻等“五谷”,神农教导民众种植“五谷”,民众因此获得安全的食品,华夏民族也因此最先进入农耕社会。可以治病的植物更多,神农将这些植物的特性和药用功能记录下来,写成《神农本草经》,在民间传播医药知识,民众知道用药物对抗疾病,过去那种遇疾病只好听天由命的时代也就结束了。华夏民族的生息繁衍因此日益昌盛起来,而神农氏也被炎黄子孙敬奉为“炎帝”,敬奉为医药鼻祖。远古相传,神农氏因尝试有剧毒的“火焰子”,结束了这场艰苦卓绝的药物试验。但神农氏以个人生命为代价换取全人类福祉和安全的精神,却始终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。炎黄子孙信奉神农,敬仰神农,正是这一精神血脉代代相传的体现。

药王孙思邈(公元581682是唐初道士,著名的医药学家。出生于京兆华原(今陕西耀县)。史载孙思邈聪颖特达,七岁入学,日诵千言,当时有些善于品藻人物的名流,赞叹孙思邈乃“圣童”。到二十岁时,已经能讲论《老子》《庄子》等义理深奥的经典,还能掌握诸子百家学术,又好研读佛教的典籍。唐初四杰中的卢照邻等文豪,不仅执弟子之礼追随孙思邈,而且评价他“髙谈正一则古之蒙荘子,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”。孙思邈还博学多闻,熟知历史故实,魏征奉命编写梁、陈、周、隋等朝代的历史,往往向孙思邈咨询。隋文帝征召孙思邈为国子博士,被他拒绝了;唐太宗试图授予孙思邈爵位,也被他拒绝了;唐高宗以谏议大夫之职招孙思邈,还是被他拒绝了。终其一生,孙思邈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山林采药和民间行医。孙思邈在医药学方面的探求是十分坚毅的,成就是异常杰出的。坚毅的探求精神,与他幼年时的经历有关。孙思邈幼年因感风寒,体弱多病,四处寻医问药,罄尽家产。这样的遭遇使他发下宏愿,立志研精医术药理,救助百姓疾苦。南北朝末期天下动乱,孙思邈便隐居太白山,潜心研究医药,对各种方剂进行搜集、验证,取得划时代的成就,尤其是在儿科医药方面,多用心力。所著《千金方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等,都是中国传统医药的千古经典。北宋徽宗崇宁二年(公元1103 年),加封孙思邈为“妙应真人”,以表彰他的医药方剂妙济苍生的灵验。道教和民间则敬奉孙思邈为药王。

药仙李时珍(公元1518—1593年)字东璧,号濒湖,湖北蕲春人,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集大成者。他出身于医术世家,祖父是游方郎中,称为铃医,父亲李闻,号月池,医术精湛。李时珍青少年时期,试图应科举,年十四中秀才,此后三次应试皆落第,于是锐意医药研究,广泛阅读各家各派的药物学著作。成名后,李时珍受聘为楚王府奉祠正,又被举荐为太医院判,得以广见闻,接触更多的医药学典籍。随着读书日广,见闻日丰,李时珍也就发现药物学的各种著作存在品数繁杂,名称混乱,以讹传讹等等问题。对于解决这类问题,尽信书不如无书,单纯的典籍校读是不能发挥作用的。于是,李时珍开始走访民间,开展切切实实的调研,以实践知识校正药物学典籍中不准确甚至错误的记载。经过长期的调研,李时珍解决了许多药物学上的疑难问题,纠正了许多讹误,最终撰写成《本草纲目》。这部书是中国药物学的集大成之作,将中国药物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全书52卷,记录药物1892种,其中有374种是新增的,另载各类方剂万余种,附图千余幅。自明朝廷发布《本草纲目》,这部巨著就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开来,李时珍以科学实证精神所取得的药物学成就,随之成为华夏民族共同的知识财富,德佑苍生。